脚下有安全,生活更从容
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,刚进门就看见他家老太太差点在厨房滑倒,吓得我赶紧扶住。老太太拍着胸口说:"这瓷砖看着漂亮,下雨天沾了水就跟溜冰场似的!"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,防滑材料这玩意儿,平时没人惦记,可真要摔一跤,那真是要命。
防滑不是小事
说实话,我以前也觉得防滑材料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。直到有次在浴室摔了个四脚朝天,尾椎骨疼了半个月,才明白什么叫"痛定思痛"。现在想想,咱们中国人常说"防患于未然",用在防滑这事上再合适不过了。
你知道吗?根据统计,家里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就是滑倒摔伤。尤其是老人和小孩,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酿成大祸。我邻居张阿姨去年就因为踩到厨房地上的水渍,摔成了股骨骨折,到现在走路还得拄拐杖。
防滑材料的门道
说到防滑材料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种粗糙的防滑垫。其实啊,现在的防滑材料早就升级换代了。
先说最常见的浴室防滑。以前大家要么铺塑料防滑垫,要么直接光脚踩瓷砖。现在有种防滑涂料,刷在瓷砖上几乎看不出来,但沾了水反而更防滑。我去年装修时就试过,效果确实不错,就是价格比普通瓷砖贵那么两三成。不过想想医疗费,这点钱真不算什么。
厨房地面也是个重灾区。油渍加上水渍,那叫一个滑。现在有种防滑地砖,表面做了特殊处理,看起来和普通瓷砖没两样,但防滑性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。我家装修时特意选了这种,虽然贵了点,但用着安心啊。
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
除了浴室和厨房,其实家里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防滑。
阳台就是个典型。下雨天阳台积水,很多人不当回事。我表弟家就因为这个,去年冬天摔断了一颗门牙,花了好几千种牙。现在市面上有种防滑地坪漆,专门用在阳台,防水防滑两不误。
楼梯也是个危险地带。特别是复式或者别墅,楼梯踏面一定要做防滑处理。我家楼梯就用了防滑条,虽然看着不太美观,但安全第一嘛。有朋友来家里还笑话我太谨慎,我说:"等你摔一次就知道厉害了。"
选购防滑材料的小窍门
买防滑材料不能光看价格,这里面讲究可多了。
首先得看摩擦系数。国家标准把防滑等级分成R9到R13,数字越大防滑性越好。普通家用的R10就够了,但如果是老人房或者儿童房,建议选R11以上的。
其次要看材质。有些防滑材料刚开始效果不错,用久了表面磨损就失去防滑性了。我买浴室地砖时就吃过这个亏,用了半年防滑效果大打折扣。后来换了家店,老板教我用硬币划一划表面,如果划痕明显就说明不耐磨。
最后还得考虑清洁问题。有些防滑材料表面凹凸不平,容易藏污纳垢。特别是厨房用的,一定要选好打理的。我家现在用的防滑砖,表面有细微纹理但不积污,拖把一拖就干净,特别省事。
防滑也要讲颜值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要问了:防滑材料是不是都很丑啊?其实不然。
现在的防滑材料设计越来越讲究了。我见过一款防滑木地板,远看和普通实木地板一模一样,走近才能发现表面有细微的防滑纹理。价格是普通地板的两倍,但为了安全也值了。
还有防滑地毯,不再是以前那种土气的橡胶垫。上个月在朋友家看到一块防滑地垫,图案是莫奈的睡莲,放在玄关特别有格调,不说根本看不出是防滑的。
日常防滑小技巧
当然啦,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换防滑材料。这里分享几个省钱又实用的防滑小妙招:
第一,旧瓷砖可以贴防滑贴。这种贴纸便宜又好用,贴在关键位置就能大大降低滑倒风险。我家浴室就贴了几处,花了不到一百块钱。
第二,养成及时擦干地面的习惯。我现在的习惯是洗完澡立刻用刮水器把地面刮干,虽然麻烦点,但安全啊。
第三,选择合适的拖鞋。很多人在家穿普通塑料拖鞋,其实特别容易打滑。我现在穿的是底部带防滑颗粒的居家鞋,走路稳当多了。
最后的忠告
写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:防滑这事真不能马虎。我见过太多人因为省点小钱,最后花大钱治伤的案例了。
记得有次去建材市场,碰到一对年轻夫妻在选地砖。女的想买防滑的,男的说:"贵那么多干嘛,小心点不就行了?"我在旁边听着直摇头——等你真摔了,就不是钱的问题了。
说到底,家应该是让人放松的地方,而不是处处提心吊胆的"雷区"。在防滑材料上多花点心思,换来的是踏踏实实的生活。你说,这买卖划不划算?